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一顶层设计有“迹”可循,与你我有关丨图说改革新变化⑦

张冰 中国环境
2024-10-10
一粒大米,从种植、流通再到食用;一件衣服、一辆汽车,从设计、生产再到废弃……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“碳”排放有关。跟踪获取准确的碳排放总量,是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。当前,积极推进建设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,正在成为全球众多国家的共同选择。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要求,要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、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。不难看出,我国对碳足迹管理路径的探索,是对“中国速度”又一次生动实践。
距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《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》仅半年之隔,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“施工图”尘埃落定。今年6月,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正式印发《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》,其中提到要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,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生产生活方式。到2027年,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,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;到2030年,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,应用场景更加丰富。
这是多部门针对碳足迹管理首次联合下发文件,意味着中国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,迈入碳足迹管理新时代。
对于碳足迹而言,体系化管理需建立在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之上。换言之,即要确保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实施碳足迹管理。
有专家表示,管理好碳足迹,有助于降低人们在“衣食住行”以及产品生产使用和后期处置过程中的碳排放,并以较低能耗支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祉的改善。在这一过程中,实施和纳入碳足迹管理的场景,应尽可能覆盖产品和公众生活的多方面。
产品碳足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碳足迹,具体来说,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应如何建设?一图看明白↓↓
目前,全国多地也在积极探索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。
比如,早在2017年,上海市就率先发布《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》作为地方核算标准。
2022年10月,深圳市印发《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方案(2023—2025)》,发布了全国第一个政府层面发布的碳足迹标识,明确了产品的大湾区碳足迹贴标样式。
2024年4月,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《浙江省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》。
此外,山东、江苏等省份也探索建设碳足迹服务平台,支撑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、自我声明与碳标识认证等服务,地方碳管理体系日趋完善。
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需要政府、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。未来,随着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,相关标准和规范愈发完善,碳足迹的核算、报告和验证也将更加准确和可靠。通过碳足迹管理有效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贡献力量。
冰箱、空调等电器上的“能效标识“显示用电量多少,碳足迹标签也可以标识的形式向消费端展示碳耗用量。碳标签是碳足迹评估的应用方式之一,成为沟通生产端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。碳标签通常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,包括原料获取、生产、运输、使用和处置等各个阶段的碳排放。
通过一枚小小的碳标签,消费者可以完整查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。眼下,越来越多带有碳标签的产品走入了人们的生活,成为消费新选择。
(上述图片均由张冰制图)

推荐阅读


向溶洞排污!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后,检察机关再出手!

这封重要回信为何让人备受激励?

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人物专访系列短视频



来源:中国环境APP

编辑:张黎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中国环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